私人之间在赖利息时,应当遵循以下法律规定和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
私人借款的利息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约定,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法律是允许的,并予以保护。
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
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利息无约定或约定不明,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视为不支付利息。
利率限制
国家法律限制高利率,私人借款利息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利率的四倍。具体来说,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央行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书面约定
如果双方在借款合同或借条中约定了利息利率,在计算利息时即按双方约定写明的利率计息。如果没有书面约定,但能够证明双方有口头约定,且利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按照口头约定支付利息。
逾期利息
如果借款合同到期,借款人没有还款,那么从还款到期日开始计算,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的计算可以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或者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计算。
证据问题
在实际诉讼中,如果借款人仅以口头约定的方式借款及利息,且到期不自觉清偿,贷款人一般无充分证据予以证明借款及利息事实,诉讼后亦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建议明确约定利息,并保留相关证据。
建议
明确约定利息: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明确约定利息及利率,避免后期纠纷。
遵守利率限制:约定的利息和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即银行利率的四倍。
保留证据: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约定,都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证明利息的存在和约定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因利息问题引发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