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什么都会坐牢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是否坐牢取决于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法律规定。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一般违法: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判刑,而是受到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等。
犯罪: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等刑罚;过失犯罪根据具体情况也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刑罚种类
管制:不需要在监狱执行,但需遵守相关规定,违反规定可能转为有期徒刑。
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有期徒刑:在监狱执行,刑期根据犯罪情节而定。
无期徒刑: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服刑,不得减刑或假释。
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者在缓期执行期间无犯罪,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
犯罪情节轻微,法院可能会判决免予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罚金等非监禁性的刑罚。
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可能不予起诉,免予犯罪嫌疑人刑事处罚。
特定情况下的加重处罚
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虐待老幼病残,情节恶劣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综上所述,触犯刑法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坐牢,是否判处监禁刑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建议在法律问题上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获得更准确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