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沿,地处鞅水中游。县境西邻项城市,西北及北部接淮阳县、郸城县,东南与安徽省界首市、临泉县毗连。以县城槐店镇为中心,东至安徽界首市界28公里,西至项城市界2公里,南至安徽省临泉县界35公里,北至郸城县界16公里,西北至淮阳县界7公里。西经项城(水寨)至周口市政府所在地52公里,西北至省会郑州243公里,全县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槐店国族镇。
历史沿革
沈丘县历史悠久。境内的乳香台,冢子湖、青堌堆、东冢等古迹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其文化特征属于以灰陶为主的龙山文化。说明早在远古时代,即有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西周,今沈丘地多为项子国属地。
春秋,楚置寝丘邑,治所在今安徽省临泉西侧古城(以下简称古寝)。寝一作沈(见《元和郡县志·卷八》颍州沈丘县)。寝丘有时也叫虞丘或称昊。
战国,寝仍属楚国。
秦,在古寝地方置寝县,属陈都(见马非百《秦集史·那县志》)。寝县治所在古寝丘(今临泉古城)。
汉,西汉,县属豫州汝南都。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汉光武帝改窨县为固始,封李通为固始侯。
三国,固始属豫州。
晋,固始县属汝阴都(治今安徽阜阳),属豫州。晋惠帝析汝阴置新蔡都,固始县属新蔡都。晋成帝成康二年(公元336年)省固始,入新蔡县,后复置固始县。
南北朝,南朝宋、北魏俱因晋制。东魏定武八年(公元549年),在古寝置财州,北齐文宣帝废州改置表信县。
隋,开皇初,改褒信县始置沈丘县,属沈州,州治沈丘(见《太平衰宇记·卷十一》颖州沈丘县)。
唐初,沈丘地属颖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舒城(在今新蔡县北)入沈丘(见《新唐书·地理志》蔡州新蔡县),后省沈丘入汝阴县。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析汝阴复置沈丘县。
五代,沈丘县地仍属颍州,隶河南道。
宋,沈丘县属顺昌府汝阴都,隶京西北路。
金、元,沈丘因宋制。金时沈丘属颍州,隶南京路。元设河南行中书省,沈丘县属河南行省汝宁府颖州。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明军夺取颖州,扩廓·帖木尔竭沈丘城中军民北遁,城空遂废。
明初,省沈丘入颍州,属南直隶风阳府。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割陈、项、颖三地边隅复置沈丘县,治乳香台(今沈丘县老城),属开封府陈州。至此,基本奠定了今沈丘县的政区范围。
清,沈丘县属河南省陈州府。
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沈丘县属河南省豫东道。民国三年像东道改名开封道,沈丘县属开封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十二月,改道为行政区,沈丘县属豫东行政区。民国十七年五月,省改划豫南、豫北、豫东、像西四个行政区为14个区,沈丘县属淮阳区。旋区制又废,县隶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属河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区治淮阳)。(注:民国初,战乱频仍,河南各政区随军治为转移,擅自改制,一区之内,数日之间,名目纷繁,直到民国十九年大河南北始有统一之省政府,翌年区制方定)。
1947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推进到沈丘,沙河南北分别建立了人民政权:沙河北,2月建沈鹿淮县,11月改为沈太鹿县,12月改为界首县:沙河南,5月建沈项临县,9月建沈丘县。1949年3月恢复原制,合沙河南北原沈丘政区为沈丘县,置县政府于沈丘老城(今老城镇)。
1950年10月,县政府由老城迁至槐店。槐店,西周时系古项子国国都。春秋,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23年)鲁灭项(一说齐灭项)。战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迁都于陈(今淮阳县),廓项以为别都。秦置项县,治于古项子国都。汉、三国魏、晋,项县均属豫州,曾为三国魏豫州治所。南北朝,东魏置秣陵县属扬州丹阳郡,州、郡、县均治于古项子国都。隋,开皇初改秣陵为项城县,历唐、宋、金、元,至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项城县治迁至殄寇镇(今项城县老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沈丘县属河南省淮阳专区。1953年1月废淮阳专区入商丘专区,1958年12月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1961年12月复置商丘专区,沈丘县仍属商丘专区。1965年5月拨商丘、许昌地区之部分县设周口地区,沈丘县改属周口地区。2000年6月8日,周口地区改为周口市,今属河南省周口地区。
行政区划
民国初年,基本上沿用清代旧制。后,县下置区、乡,实行保甲制。1941年,全县划分为14个乡镇,225保,3,175甲。次年改为13个乡镇,直至解放。
1947年2月,沈丘县沙北建立人民政权——沈鹿淮县。初辖郸城、秋渠、巴集三个区。6月,辖槐店、杨集、鲁台、秋渠、巴集、杏店,纸店等七个区。11月,鲁台复归淮阳,沈鹿淮县改为沈鹿太县。12月,又改名界首县,下设杨集、槐店、纸店,杏店、秋渠、巴集,光武七个区。1948年,界首县增设黄桥区。
沈丘县沙南5月建沈项临县,先后建立直河、莲池、闸子三个区。1948年韩湾战斗后,刘庄店区、留福区、东杨集区、城关区相继建立。
1949年3月恢复沈丘旧制,下设九个区(一区城关、二区刘庄店、三区范营、四区莲池、五区槐店、六区宜路店、七区纸店、八区陈观、九区杨海营),辖132个乡。1950年,增设槐店为县辖镇,置城关、纸店莲池三个区辖镇。
1951年7月,县内行政区划有较大变动。宜路区划归郸城县(初为办事处)。县下设11个区、两个镇。区下辖172个乡,一区城关16个乡,二区刘庄店14个乡,三区斋公营16个乡,四区莲池19个乡,五区新安集19个乡,六区北杨集15个乡,七区纸店13个乡,1952——·1955年8月,个别乡镇合并。计县辖镇(槐店)一个,乡,镇(1952年城关改为区辖镇)157个。全县仍为11个区。
1955年8月,根据省、地委整编会议精神,区、乡调整较大。取消三、四、五、‘十、十一离县城较近的五个区,将所属73个乡,并为33个乡。保留六个区,将所属84个乡合为39个乡、镇(槐店民族镇)。全县计设区六个,民族镇一个,乡72个。其中重点乡八个:直河、崔营、岳庄、戴营、高庄、陈观、李寨、赵庄乡;中心乡10个:范营、文殊、张庄、杨集、纸店、腰庄等乡;一般乡54个:许楼、盆尧、曲集、黄徐、赵庄、莲池、石槽、高营、毛营、王廷庄、胡楼、程庄、阙庄、吴营、赵庄、李营、小刘营、宋营、陈寨、张庄、王营子、查大庄、王庄寨、大辛营、毕营、阮庄、芦营、张营、留福、谷营,李广楼、王老庄、李楼、于庄、阎庄、保金堂、下路口、洪山、韩寨、土桥、徐楼、李寨、石关、程营、李楼、张营、董尧、南杨集、天桥、冯营等乡和城关镇。
1956年区划调整频繁。将72个乡合并为22个大乡。8月底为27个乡和一个镇(槐店民族镇。)。11月,调整27个乡为42个小乡,并恢复离县城较远的城关、冯营、刘庄店三个区,棉店仍为县辖民族镇。到1958年春,全县有三个区、一个民族镇、24个乡。
1958年5月,根据中央“关于紧缩机构下放干部”的指示,撤销冯营、城关、刘庄店,三个区,将原24个乡合并为20个乡(城关、刘庄店、李楼、范营、虎头陈寨、留福、莲池、冯营、赵德营、南杨集、周营、前张营、付井、纸店、陈寨、新安集、北杨集、卞路口、白集、王浩庄)和一个镇(槐店民族镇)。
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又在20个乡,一个镇和104个高级农业社的基础上,划全县为槐店,石槽、范营、刘庄店、城关、冯营、付井、赵德营、纸店、北杨集、新安集、白集、马湖(后并入石槽、范营)13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后又改县为人民公社,实行一县一社,改原公社为人民公社管理区,管理区下设大队,大队下设小队。全县有12个管理区,94个大队,918个小队。
1959年,根据省委“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将县人民公社改为县人民公社联合社,原管理区按地名又改为人民公社。全县共12个人民公社,105个大队,918个生产小队。实行三级管理,队为基础,自负盈亏的管理制度。1960年,全县仍为12个人民公社(槐店、北郊、石槽、刘庄店、城关、冯营、付井、赵德营、纸店、北杨集、新安集、白集),有240个大队,2,109个生产小队。
1961年4月全县划为八个区城关、刘庄店、冯营、付井、石槽、白集、新安集、纸店),三个直属公社(槐店,高营、北郊),下转42个中型公社。次年春,调整为11个区,一个镇,下辖153个小公社(乡)。
1965年4月,全县区镇再次调整,复改为15个人民公社和一个县辖镇(槐店镇),共16个(新建莲池、范营、周营、洪山四个公社)。大队由1960年的240个增加到403个,生产小队由1960年的2,109个增加到4,834个。从1966年“文大”开始到1974年,行政区划变动不大,全县有北郊、石槽、莲池,范营、刘主店、老城、冯营、付井、赵德营、周营、纸店,洪山、北杨集、新安集、白集15个公杜和槐店镇。1975年,增设李老庄、留福、邢庄,陈寨、下路口五个公社,共计20个公社和一个镇。
1983年4月,全县各社镇普遍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党、政、经分设,全县建立19个乡和两个县辖镇(槐店镇、老城镇、莲池、石槽、范营、刘庄店,李老庄,留福、邢庄、冯营、赵德营、付井、周营、纸店、洪山、陈寨、新安集、北杨集、卞路口、白集、北郊乡),将全县原21个社镇所属大队、生产队改为490个行政村、2,432个村队。
1985年全县行政村调整为514个,另有八个街道办事处。村队调整为2,247个。全县共有自然村1,705个。
1997年,留福集、新安集、赵德营、傅井、纸店五个乡先后撤乡建镇;1988年,白集乡改为白集镇;1996年12月,原陈寨乡因建刘湾港而更名为刘湾镇。
2000年,沈丘县辖北郊、卞路口、北杨集、洪山、周营、冯营、大邢庄、李老庄、范营、石槽集、莲池11个乡,槐店(回族)、白集、纸店、刘湾、傅井、赵德营、留福集、老城、刘庄店、新安集10个镇,556个行政村,1698座自然村。
2018年,沈丘县辖2个街道,15个镇,5个乡:东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槐店回族镇、刘庄店镇、留福集镇、老城镇、赵德营镇、付井镇、纸店镇、新安集镇、白集镇、刘湾镇、莲池镇、洪山镇、北杨集镇、邢庄镇、周营镇、石槽集乡、范营乡、李老庄乡、冯营乡、卞路口乡。
2022年冯营乡撤乡设镇。
2023沈丘县下辖2个街道,16个镇,4个乡,有东城街道、北城街道、槐店回族镇、刘庄店镇、留福集镇、老城镇、赵德营镇、付井镇、纸店镇、新安集镇、白集镇、刘湾镇、莲池镇、洪山镇、北杨集镇、邢庄镇、周营镇、冯营镇、石槽集乡、范营乡、李老庄乡、卞路口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