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寓教于乐什么意思(“寓教于乐”的局限性和欺骗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6 08:05:54    

1.局限性:寓教于乐这个名词,简单来说就是把教育和启蒙渗透进娱乐性质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在娱乐或者玩耍中接受到思想熏陶和智力的开发。这种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只是适用于对低学龄段孩子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确实通过有趣的活动或者话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把简单的科学知识或者日常的行为规范要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设定的游戏或者角色扮演中理解知识,形成理念认知或者养成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中设计的情境过程,有很多环节与课程目标没有关系,仅仅是为情境和游戏服务的花边,而这些花边内容的实施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所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中其课程容量是非常小的,并且通过游戏、话题情境等形式支撑起来的课堂教学过程所能呈现的科学知识也是浅显的基础知识。对于需要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长链思维的知识,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无法呈现,所以“寓教于乐”教学模式仅仅适用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这就是他的局限性。

2、欺骗性:“寓教于乐”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已经很少提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却被某些教育机构夸大使用,作为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办学特色,鼓吹寓教于乐就像灵丹妙药一样能够挽救学生的分数和学业成绩。但是,随着学段的升级,学生需要学习的是更加高深的知识,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比较抽象的和逻辑性强的长链思维,才能真正明白某些学科的原理、公式以及一些科学规律。而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要想依靠简单的游戏或者情境来呈现和表达,要想让学生在舒适愉悦的短链思维过程理解和掌握,那就是拿教育来开玩笑了。现实中有多少家长把孩子送去辅导班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大大提升的?我经常听到一些学校老师的抱怨学生参加了辅导班不仅没有学到更多知识反而把学校老师教的那点知识也荒废了。这就是“寓教于乐”的欺骗性之一。

另外,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这种意识却是深植于某些教师、家长和学生心中的最好的教育和学习理念以及追求。教师总想寻求能够寓教于乐的最好的教学情境,学生也在追求不用吃苦在玩耍中就能学好的学习体验,家长也总是希望孩子轻轻松松就能考上名牌大学。其实学习的过程对多数人来说大多数时候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寸步难行的。特别是中学阶段的高年级学段,随着学科知识面的拓展和难度的加大,学习者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维,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作为老师、家长都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注意培养孩子敢于面对挑战、不怕吃苦、乐于吃苦好学的习惯。如果说学习中有没有乐呢?也有,那就是学生经过冥思苦想、费尽心思地学明白一个难题,或者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才有成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那也只能说学习过程是辛苦的,而收获学习成果的时候是愉悦的欢乐的。所以这是寓教于乐的欺骗性之二。

当然,在这里评价“寓教于乐”,并不是把“寓教于乐”完全否定,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对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低龄学段还是比较实用的,但是如果在中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还想用这种方式教与学就会有明显的无力感。

以上分析,仅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评论和指导。




相关文章
江苏科技大学: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 打造“三维共筑·一站赋能”育人模式
2025-05-07 04:39:00
社评: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就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025-05-07 00:37:00
亿田集成 灶服务号码24小时-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5-07 00:00:32
双能太阳能售后24小时联系方式维修查询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5-07 00:00:12
京石云保险柜售后服务维修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5-06 23: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