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义庄,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影视剧里的放死人的地方,阴暗潮湿,非常可怖,搞不好还会有不干净的东西跳出来。然而在古代,义庄的实际效用却大为不同,是社会福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
最早的义庄起源于宋代,其作用也不是放尸体用的,而是一些大家族作为公共财产的田地,其租赁收入用于补贴家族内相对贫困的人口。随着时代发展,义庄所包含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既有田地,也可

包含学校、祠堂等公共设施,而在城市之中,义庄也有一个专门的用途:寄放灵柩。棺材中都有尸体,大都是一时还未曾找得好地方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乡,家人准备运回本土去安葬,或是穷得无以为殓,只好暂时寄放在义庄之中,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义庄——停尸房。鲁迅先生的《彷徨·弟兄》中记载“后事怎么办呢,连买棺木的款子也不够,怎么能够运回家,只好暂时寄顿在义庄里”,可见在近代依然有义庄的存在。

轶闻
关于义庄的轶闻趣事,比较有名的就是大宋提刑官宋慈,毕竟影视剧也一度在播,相传宋慈幼年是遗腹子,即母亲死了,他还在肚子里,送到义庄后才被守夜人发现;港版的影视剧中也有写宋慈被雷劈,结果回到义庄复活点又复活了,各种神乎其神,真假不可辨。也有传闻说义庄的守夜人是技术精湛的仵作(古代法医),而宋慈也是从中习得精湛的破案技巧,最终写出《洗冤录》的,这个就更是无从考证了。

再有就是义庄中的僵尸复活,然后被路过的茅山道士制服,林正英的电影里大多就是这种桥段,也是因为当时内地向香港迁居的人是一个潮流,于是在港地也兴建了不少义庄。不得不说僵尸道长还是很神武的,就和真的一样(笑)。

现存的义庄都已经是老古董了,其功用也被太平间所取代,然而义庄文化作为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也将被影视娱乐文化进一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