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
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申请支付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单位不赔偿,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仲裁不公,劳动者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要求加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至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劳动者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要求经济补偿。
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直接起诉
如果用人单位有欠条明确拖欠工资数额,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
预支工资
劳动者可以向单位预支工资,以解燃眉之急。预支的工资在之后的工作中应如数归还。
向家人或朋友借钱
如果工资一直未发,劳动者可以向家人或朋友借款,以维持生活。借款应在发工资后及时归还。
做兼职
劳动者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做兼职,以赚取额外收入,缓解经济压力。
调查公司状况
劳动者可以通过查询公司的注册信息、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了解公司是否存在经济问题,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建议劳动者首先尝试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支付令等简便方式解决问题,如果这些方法不奏效,再考虑申请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劳动者也应积极收集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