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刘邦项羽楚汉之争(楚汉相争,刘邦为何能够胜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30 10:05:05    


想要统治天下,光靠武力不行,最重要的是要得到民心。

民心是什么?

民心就是谁能让我过上美好的生活,我就支持谁。

项羽一味相信武力,行“王霸之道”,不得民心,所以失败。

而刘邦虽然哪儿哪儿不行,却主张施行仁政,受到天下人的支持,故而取得胜利。

所以,刘邦的成功在于他方向选对了,而项羽南辕北辙矣。

起初,楚怀王想派人进攻咸阳,便选择了刘邦,没有选择项羽。

因为项羽生性残暴、杀戮太重,而刘邦是个忠厚长者,能够与人为善。

毕竟攻城是为了占领,而并非屠城,如果把人都杀光了,那还要城何用呢?

刘邦初进咸阳,便抱定与人为善的宗旨,尽显宽厚长者本色,将安抚百姓、稳定人心作为第一要务。

善待子婴,宽厚为本

在刘邦攻打峣关的过程中,秦王子婴率军顽强抵抗,刘邦军虽然取得胜利,却也伤亡很重。

刘邦攻进峣关,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便带领秦朝的大臣们前来投降。

子婴脖子上套着带子,手里拿着传国玉玺、兵符和节杖,低着头、哈着腰,恭恭敬敬地站在路旁。

将士们深恨秦国,都劝刘邦把子婴给杀了。

可刘邦却说:“楚怀王派我进攻咸阳,就是因为我待人宽厚,不滥行杀戮;再说,人家都已经投降了,杀他还有何益处呢?”

说完,刘邦收了玉玺,让兵士将子婴看管起来,再行处置。

刘邦饶恕子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整个咸阳城。

秦国宗室、遗老、臣子乃至老百姓,知道自己的王上没有被杀,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有了保障,那颗悬吊着的心也暂时放了下来。

没有性命之忧,便不容易滋生抵抗之意、反叛之心和骚乱之举,整个咸阳城至少在表面上稳定下来了。

封锁府库,驻军灞上

刘邦的手下大多数都是泥腿子出身,一辈子都没见过几个钱。

进了咸阳城,他们自然想大肆抢掠一番,不捞个盆满钵满,如何能对得起自己战死的弟兄和家里挨饿受冻的老人呢?

他们有的抢劫皇宫,有的抢劫府库,甚至还有的抢劫民居,可谓无法无天,横行无忌。

如此一来,不仅社会会发生动乱,老百姓与刘邦军队的仇恨也会越积越深,长此以往,刘邦还能在咸阳站稳脚跟吗?

为此,刘邦迅速做出决断,下令封锁宫殿、官员府邸及各类仓库,禁止手下将士烧杀抢掠,并带领军队移兵灞上,做到坚决不扰民、不害民、不伤民。

刘邦的这个决断,真的是极为明智,不仅正规了社会秩序,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树立了军队“文明之师”、“仁义之师”的良好形象。

老百姓对刘邦军队的感观越来越好了,他们的心也越来越近了。

约法三章,与民休息

众所周知,秦始皇尊奉法家,秦朝的严刑峻法让老百姓深受荼毒,苦不堪言。

为了进一步获得老百姓的信任,让人们能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刘邦又施行了一项重要措施。

他召集了咸阳附近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之前被秦朝残酷的法令害苦了。以后,你们只需要遵守三条法令:第一,杀人者偿命;第二,伤人者治罪;第三,偷盗者办罪。除了这三条,其他秦朝的法令一概废除!”

说完,他还让各县父老和原来秦朝的官吏到咸阳附近的各县去宣布这三条法令。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

说实话,这三条法令远远不足以治理好天下,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无疑是与民休息、安定人心的上佳手段。

后来,老百姓听说了刘邦的三条法令,高兴得不得了。

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抬着牛肉、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刘邦让他们把东西都搬回去,并告诉他们说:“我们粮仓里的粮食已经足够了,大家伙儿不用管我们,安安心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啦!”

老百姓听完欢呼雀跃,心想,刘邦的军队如果能一直待在咸阳,那老百姓就真的过上好日子了。

从此,刘邦的军队在关中百姓的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人们都巴不得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

写在最后

刘邦爱百姓,为百姓谋实惠,百姓就会真心拥戴他,不需要多说什么,他自然就成了百姓心中的王,这就叫“不霸而霸”。

相反,项羽进咸阳,行“王霸之道”,实施大屠杀、大劫掠、大纵火,老百姓固然很怕他,但更多是恨他、抵制他、反叛他,这就叫“欲霸不能”。

所以,民心所向才是历史主导。

相关文章
德力西智能锁售后故障维修客服服务热线是多少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5-07 08:31:55
希尔博壁挂炉售后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5-07 08:31:06
鸿中工匠防盗门全国服务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5-07 08:30:10
欧威尔中央空调|全国服务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5-07 08:29:40
苏泊尔(SUPOR)燃气灶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2025-05-07 08: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