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归责责任原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0 10:45:12    

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理由、标准或根据。它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责任立法的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归责原则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

责任法定原则

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断和“非法责罚”。

在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对行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因果联系原则

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首先确认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责任相称原则

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性质相适应。

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

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

责任自负原则

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

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归责原则,如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在医疗损害责任案件中,如果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导致患者损害的,通常会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无过错责任原则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例如环境污染、高度危险作业、产品责任等情况下,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归责原则共同构成了民事责任体系的基础,确保了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在实际案件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选择适当的归责原则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北京动员部署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
2025-04-15 10:25:00
黎城县东阳关镇“123”工作法构筑森林安全屏障
2025-04-14 18:11:00
丰顺县动员部署“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压实责任 强化举措 筑牢学生生命安全铜墙铁壁
2025-04-10 00:05:00
即将施行!事关信阳所有中小学、幼儿园
2025-04-08 11:27:00
改造升级!襄阳汉江两岸将有新变化!
2025-04-07 1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