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受邀做客央视《鲁健访谈》,透露5200枚海昏侯墓出土简牍预计今年年底修复完成。官方版《齐论语·知道》篇竹简原件也首次借助央视平台对外首露真容。
2015年,南昌海昏侯墓5200余枚西汉简牍出土,分为典籍(5000余枚)、文书(近60件)、签牌(约110枚)三类。其中典籍数量最巨,又细分为六艺类(《诗经》1200余枚、《礼记》类约300枚、祠祝礼仪类100余枚、《论语》500余枚、《春秋》200余枚、《孝经》类600余枚)、诸子类(50余枚)、诗赋类(200余枚)、六博(1000余枚)、数术类(约300枚)、方技类(约200枚)。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分别为《古论语》《鲁论语》和《齐论语》,今天的《论语》是《鲁论语》和《古论语》形成的版本,而《齐论语》在汉魏时就已失传。
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有竹简500余枚,简本与传世本在文字上多有不同,且有一些不见于今文的佚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智道”篇(“智道”通“知道”)。《汉书·艺文志》记载《齐论语》有22篇,较《鲁论语》多《问王》和《知道》两篇;《古论语》21篇,篇次与齐、鲁不同,也无《问王》和《知道》两篇。因《齐论语》的重要传人是王吉,王吉长期任职昌邑中尉,经历了刘贺从进京嗣位到被废黜的全过程,有充足的时间与足够的地位将《齐论语》传授给刘贺。故此,学者推论海昏侯墓出土简本《论语》应是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海昏侯墓也是迄今所见随葬《论语》抄本最早的墓葬。
在考古修复人员的努力下,发掘出的5200枚碳化竹简不仅变得清晰可见,其中已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知道》篇,还在修复后入选人教版历史教材。目前简牍还在持续修复中,预计今年年底修复完成,并由北京大学朱凤瀚李零等专家领衔释读。
此外,海昏简牍中见有“六博”棋谱竹简1000余枚,过去发现的简牍文献,多用六博占卜。海昏简牍中的六博棋谱尚属首次发现,极大促进汉代宇宙观念、六博游戏规则等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的研究。海昏侯墓还出土《诗经》竹简1200余枚,是目前考古发现存字数量最多的西汉《诗经》文本。(洪观新闻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