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兰溪文旅】
-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
为孩子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
当为期两周的夏日课程落幕,兰溪市文化馆的且停亭艺术自习室里,孩子们举着结业证书的照片定格成最动人的画面——这场以“故乡认知”为底色的教育实践,用非遗为笔、乡情为墨,在25名青少年心中绘就了一幅文化认同的地图。


活动以“城市探索+融合表达”为双轴,构建起“认知-体验-创造”的完整链条,突破传统课堂模式,将文化传承融入可操作、可互动的实践场景。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青少年通过亲手拼接孔明锁,在木纹肌理间触摸兰溪匠人智慧;方言情景剧排演中,孩子们用乡音演绎哪吒的故事,让即将消失的乡音在笑声中重生;本土歌曲教唱与广场舞编排环节,则以韵律为纽带,将兰溪的民俗风情融入青春的节拍。这些环节并非简单的手工或娱乐,而是通过“做中学、演中悟、看中思”的沉浸式体验,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纽带。
汇报演出










(家长反馈)
当孔明锁的纹路烙印童年印记,当《只有兰溪》的旋律化作时光背景音,兰溪市文化馆用一场夏日课程证明:文化认同的种子,可以在非遗的土壤里生根,在故乡的怀抱中发芽。这些孩子未来或许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但他们的行囊里,永远装着一把打开故乡的钥匙——那是对兰溪智慧的敬畏,对乡音乡情的眷恋,更是对“根在哪里”的清晰回答。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