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整台演出以沉浸式戏剧舞蹈诗的形式,生动再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现场气氛庄重热烈,掌声此起彼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何念作为本次晚会导演之一,负责整台晚会的戏剧叙述部分及情景表演《窑洞与战壕》的导演工作,他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郭京飞、雷佳音携手,为观众呈现了动人心魄的精彩表演。晚会落幕后,何念分享了这台国家级文艺演出背后的创作故事,揭开了这场盛典背后的诸多细节。

此次文艺晚会的主创团队以80后为核心,演员群体则以90后、00后年轻人为主,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据何念介绍,团队从今年4月便启动策划与文学剧本创作工作,5月中下旬正式进入排练阶段。由于演出规模宏大、篇章数量众多,排练工作分散在北京多个场地同步进行,全体演职人员齐心协力,直至最终演出圆满呈现。
演出当天的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下午1点半,全体演职人员集结完毕,乘坐大巴前往人民大会堂进行最后的准备。抵达后,团队在舞台上完整过了一遍所有技术环节与演员走位,确保每个细节都精确无误。总导演布置完整体任务,各篇章导演迅速分头行动,何念的主要工作是为演员们加油打气,并细致叮嘱服装穿戴与表演细节,帮助大家以最佳状态迎接演出。
傍晚6点左右,所有演出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全体编导则来到后台,通过电视同步观看演出进程。尽管无法亲临现场感受观众的直接反馈,但后台的气氛依旧十分“燃”。何念表示,过去几个月里,大家的心血都凝聚在舞台之上,每个节目上演时,后台的演职人员都会为同伴送上热烈掌声。更特别的是,后台正上方便是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能清晰听到演员们辗转腾挪、落地的声音,那种与舞台紧密相连的感觉让他格外难忘。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戏剧导演,何念坦言此次参与国家级文艺晚会,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艺术冲击。在总导演的统筹带领下,晚会各篇章的舞蹈与戏剧段落融合得自然流畅,整场演出如同一部完整的戏剧,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奋起抗争、走向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谈及印象深刻的节目,何念提到了《殇》等舞蹈剧目,还有女兵持枪表演的段落,他回忆道,即便在联排阶段,这些节目也让团队成员深受感动。
演出当天上午,何念还观看了阅兵仪式。他表示,在北京现场观看阅兵与在上海通过电视转播观看相比,心情更加激动,“窗外天空中,参阅飞机不时轰鸣飞过,与电视里的转播声音形成内外呼应,那种强烈的震撼感直击人心。”作为当晚文艺汇演的导演之一,何念直言自己“一整天都处于激情澎湃的状态”,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在心中不断升腾。

此次演出中,何念、郭京飞、雷佳音组成的“上海阵容”成为晚会中的重要“上海元素”。三人都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此前在上海便有过多年合作经历,彼此间默契十足。何念透露,私下里三人也会经常一起研究排练内容,反复打磨表演细节,都希望能将最好的状态呈现在国家级舞台上。他坦言,这是三人首次参与国家级别的大型演出,内心充满使命感:“因为是第一次,所以特别想尽力做到完美,也希望把上海团队的专业和品质带到北京。”
9月4日,演出结束后的何念已启程离京,迅速投入到新的创作工作中。他表示,此次参与晚会创作不仅是一次艺术层面的挑战,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让自己对历史与和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未来,何念也已规划好后续创作方向。今年年底,他将投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改编自高渊同名长篇小说《诺曼底公寓》的创排工作。以此致敬为信仰和理想、为和平和幸福付出生命的每一个人,同时深刻诠释战争的残酷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让观众在戏剧艺术中回望历史、珍惜当下。
原标题:《《正义必胜》文艺晚会导演何念讲述,上海力量参与国家盛典的幕后》
栏目编辑:孙佳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