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护神经之微 守生命之光 | 南海四院内四区护理团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0:04:00    

晨光透过窗户,在病房的白墙上投下斑驳光影。护理人员正为偏瘫患者调整睡姿:掌心朝上垫着软枕,肘关节微屈;膝窝下的枕头恰好托住下肢,防止外旋……这样的动作,在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简称“南海四院”)内四区(神经内科)67张病床间每日重复,护士们用专业与温情,为脑卒中、偏瘫等神经系统病患编织起生命守护网。

护理团队合影。

两次卒中后的“神经复苏密码”

付先生从深度昏迷中醒来时,最先感受到的是掌心的温度。护士正托着他的前臂,避开颈侧的气管套管,轻柔地做着关节活动:“每天活动活动,肌肉才不会萎缩。”此前他经历两次脑卒中,术后转入ICU,数天后带着气管套管来到内四区时,仍昏迷不醒。

气道管理是关键。护理团队定时为他翻身叩背,帮助他排痰,避免肺部感染。考虑到家属经济压力,无法长时间承受营养液注射的费用,护士长黄志玲带领团队制定了家庭鼻饲方案,从食材搭配到制作方法细细指导给患者家属,护士们每天将精心调配的营养餐缓缓注入胃管。

内四区护士正在为患者进行开天门治疗。

同时,发现付先生在苏醒后神情呆滞,护士们说服家属推他到户外晒太阳:“让他听听鸟鸣、感受阳光,心里才不会封闭。”

日复一日的精心护理下,奇迹逐渐显现:他的眼神不再空洞、有了光亮,肢体出现反应,营养有了改善、体重也在逐渐增长……护理团队联合康复师为他定制训练计划,帮他一点点进步,慢慢找回对身体的控制。

床边康复指导。

护理的烛光永远照亮

在病房走廊的尽头,89岁的刘奶奶静静躺着。她患有多器官衰竭,自知时日无多,曾拉着护士的手说:“不想孤零零回家等待,想在这里走完最后时光”这句话让护理团队记在了心里。

刘奶奶的子女因工作繁忙,每周只能来院一两次,大部分时间只有护工和护士们陪伴。护士长黄志玲发现,即便每天陪老人聊天,她眼中仍有挥之不去的孤独。

“临终关怀不仅是减轻痛苦,更要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爱着。”黄志玲翻开老人的入院档案,发现她的生日临近,便悄悄组织护士们准备惊喜。生日当天,她们带着小蛋糕和手写贺卡走进病房,烛光映照在老人苍白的脸上。当“生日快乐”歌响起时,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湿润了,颤抖着用手碰了碰蛋糕上的奶油。那一刻,老人的眼角闪着泪光,护士们围在床边的身影,构成了最温暖的“临时家人”合影。

这样的温情仍在延续。科室正筹备“生命的故事”墙,用照片和手札记录医患间的温暖瞬间。“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地方,更是充满人情味的生命驿站。”黄志玲说。

温暖有趣的中秋游园活动。

编织全周期健康守护网

每周两次的病房走廊,总会出现这样一幕有趣的风景:护士们带领老年患者做起“节律操”,将康复训练融入趣味律动,帮助他们提升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患者们笑称:“比跳广场舞更有意思,还能防摔,一举两得!”

节律操运动。

传统节日里,科室总会有特别的活动。中秋的主题游园会上,护士们把健康知识藏进灯笼谜面,搭配精心准备的健康膳食和定制礼品,让患者在猜谜、投壶等传统游戏中欢度佳节,实现健康理念的浸润式传递。

走出医院,护理团队的脚步遍及西樵。他们定期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讲座,走进社区普及健康知识,将守护从病房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病床前的细致照护,到节庆里的温暖相伴,再到社区中的知识传递,这支团队始终以全周期守护为信念,让健康与希望渗透进每个生命的维度。

科室义诊活动。

早晨,护士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在67张病床间穿梭的身影,是守护生命最动人的风景。她们以专业为盾,以温情为光,在神经疾病的阴霾里,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

文/南海融媒记者 许可可

通讯员 黄春梅 李霞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
喝中药后身体“闹动静”?别慌!这里有“反应解码指南”
2025-05-12 16:51:00
“预住院”需要“两只手”一起推
2025-05-12 14:32:00
护神经之微 守生命之光 | 南海四院内四区护理团队
2025-05-12 10:04:00
劳动者之歌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质量总监姜婷:匠心守护放心药
2025-05-11 06:04:00
中国科协:屡禁不止的奇葩论文再次敲响学风建设警钟
2025-05-10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