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高银宏
提起潍坊,每个人心中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或许是清晨城隍庙肉火烧的喷香,是风筝扶摇直上时手中线的颤动,是潍河边散步时吹过的晚风,更是这座城市里,每个普通人用热爱与坚守写就的温暖故事——这些故事,藏着潍坊的魂,也映着潍坊的光。
潍坊的故事,是“守正”里的传承力量。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作坊,老师傅握着刻刀在梨木板上细细雕琢,一笔一画复刻着百年的年味;在十笏园的青砖黛瓦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尖翻飞,让风筝五彩斑斓的颜色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就连街头巷尾的和乐、朝天锅,也在一代代人的手艺里,守住了最地道的潍坊滋味。这些“老手艺”“老味道”没有被时光淹没,反而在坚守中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让每个潍坊人提起时,都带着满满的自豪。
潍坊的故事,更是“创新”里的奋进姿态。从昔日的“风筝故乡”到如今的“动力之城”,潍坊的脚步始终铿锵。在潍柴的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中国心”澎湃跳动;在寿光的蔬菜大棚,物联网技术让“一棵菜”走向全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答卷;就连寻常巷陌里,年轻创业者开起的文创小店、咖啡馆,也让老城市焕发着新活力。这座城市从不缺敢闯敢试的勇气,也正因如此,“潍坊速度”“潍坊制造”才能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而最动人的潍坊故事,永远藏在“人”身上。是暴雨天里,市民自发冒雨推车的暖心瞬间;是社区里,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送餐的温柔身影;是工厂里,技术工人钻研技艺的专注眼神;是校园里,老师教导孩子“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谆谆教诲。这些平凡人的微光,汇聚成了潍坊最温暖的底色,也诠释着“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
我和我的潍坊,从来不是简单的“我”与“城”的相遇,而是一代代人在这里扎根、奋斗、成长的羁绊。这片土地,见证了我们的欢笑与汗水,也用自身的发展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如今,当风筝再次掠过蓝天,当机器的轰鸣奏响新的乐章,我们依然会满怀热爱地说:这就是我的潍坊,一座永远值得期待、永远充满希望的城市。
未来,我们还要和它一起,书写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让潍坊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潍坊的形象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