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咱们来唠唠放鸡岛的历史文化哈。
先说说这放鸡岛名字的由来,这里面可有不少传说呢。
有个说法是,以前在附近海岸的渔村里有个叫柔姑的渔妇。她丈夫总出海打鱼,很久都不回家。柔姑就老惦记着丈夫,经常登上岛的最高峰,朝着南海那边盼着丈夫平安回来。有一回呢,她在岛上救了个遭遇海难的老头儿,这老头儿鹤发童颜的。柔姑用鸡汤把他救活了,结果第二天老头儿就神秘失踪了。没几天,柔姑的丈夫就平平安安地回来了,船上还装满了鱼虾。打从这以后啊,渔民们每次出海经过这个岛,就会往岛上放只鸡,祈求在海上平平安安的,鱼虾也能收获满满,这岛就叫放鸡岛啦。
还有个说法和李德裕有关。在唐太宗二年的时候,宰相李德裕被贬到崖州司户,他坐船经过这个岛,就停下来上岛取淡水。他还立了个石碑,写了岛有多险要,还有自己被贬的事儿。后来人们就把他当神一样,建了庙纪念他。海船经过这儿都要登岛祭祀,还放只鸡在山里,表示放生的意思,慢慢也有了放鸡岛这个名字。
另外有个凤鸡的传说也挺有意思。以前说这岛上树木长得可茂密啦,树林里有好多凤鸡。每天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凤鸡就会展开翅膀,伸长脖子一起打鸣。沿海的渔民就听着这打鸣声,迎着朝阳出海捕鱼,日子过得挺幸福。可是后来岛上的凤鸡不知道咋的没了,海上就开始起大浪,过往的船只老是翻,还有人淹死呢。后来有个道人说,岛上来了狐狸精,把凤鸡都吃光了,还在海上兴风作浪。渔民们就建了神庙,敬天后神,还放生鸡,这样就能保平安啦,放鸡岛的名字也就这么来的。
还有个说法是以前这儿的渔船经过岛的时候,海浪特别大,船经常被淹。有一天一个高僧路过渔村,发现岛周围的浪就像白蜈蚣在攻击船只,而从渔村看这个岛就像只公鸡。高僧就跟渔民说,在岛上供奉海神妈祖,再放生公鸡就能破解这大浪。后来渔民出海就会到岛上放生公鸡,时间长了就有了放鸡岛的名字。
再讲讲岛上的人文景观和建筑吧。
岛上有个天后宫,是2011年开始建的。这庙宇靠着山、傍着水,可气派啦,是照着元朝古庙的样子建的。这庙宇工程可大啦,有天后宫(皇极殿)、九龙池、积善房、顺齐斋(阁)、九龙壁、妈祖文化墙、钟楼这些主要的建筑。这体现了当地的宗教文化,也能看出人们对海神妈祖是又信又敬。
还有个“湾州寻古”遗迹,这可是岛上的历史遗迹景点呢,它见证了放鸡岛的变化,游客可以在这儿探寻历史。
另外在岛的东南部还有个李陈庙祠,这是纪念唐代著名将领李德裕和陈元光的庙祠,从唐代就有啦,历史老悠久啦,是放鸡岛重要的文化遗产呢。
最后再说说航标文化。大放鸡岛的灯塔是跟着岛的名字来的,在岛的北面,有13.1米高呢,能照18海里远。在以前啊,这个灯塔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它能引导船进港,像水东港、博贺港这些。它还是广东东部的船去湛江港和北部湾的指向标呢。而且还能让船躲开大放鸡岛周围那些危险的礁石,它的前身是个灯桩,经过好多次建设和维护,见证了航标技术的发展,这灯塔的航海保障意义和航标文化价值可不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