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尨”字怎么读?
- “尨”字的读音:méng、máng、lóng、páng。
- “尨”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
- “尨”字的同音字:隆、
二、“尨”作为通假字的使用
在古代文献中,“尨”常被用作“庞”的通假字,表示“庞大、高大”的意思。例如,在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中,有“虎见之,尨然大物也”的句子,这里的“尨”就是用来形容驴子的高大模样。在宋洪迈的《夷坚丁志·潮州象》中也有“尨然异类,有智如此”的表述,这里的“尨”也是指高大之意。
- 在这个语境中,“尨”读作páng,意为“高大”。它作为“庞”的通假字,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意义,还展示了汉字之间的互通性和灵活性。
三、“尨”字的古人使用
1.尨字最初是一个象形字,其原始含义是指“多毛的狗”。在甲骨文中,尨字被描绘成一条尾巴朝下、头朝上的狗形,肚子下面画有三笔毛发垂下的长毛,形象地展示了其原始含义。
- 当读作“méng”时,它除了表示多毛的狗外,还可以表示蓬松、纷乱的状态,如“尨茸”、“尨鬓”等词语。当读作“páng”时,它表示长毛的野兽,也常用来形容荒野、野外等场景。
- 当读作“bāng”时,它表示草名。当读作“péng”时,它是对古代豹子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尨字的意义逐渐丰富和演变。尨字还可以作为“庞”的通假字,读作“páng”,表示“高大”的意思。
- 尨字与古代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在古代,尨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长毛骏犬,象征着勇猛、力量与独立。,它也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姓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某些庄重的仪式中,人们身着特殊的服饰被称为“尨服”,代表着神圣与庄重。此外,历史上也有以“尨”为姓氏的名人,如晋代著名的文学家左思。
- 从甲骨文到楷书,尨字的形态经历了显著的变化。甲骨文中的尨字形象生动,直观地描绘了多毛狗的特征。随着篆书和楷书的兴起,尨字的形态逐渐规范化和简化,但其核心含义仍得以保留。
四、“尨”字字形异体整理
在人类历史的长久演变和积累中,“尨”字也产生了一些异体字,比如“庬”。认识和理解汉字中的异体字,如“尨”字的多种写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反映了汉字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当我们深入探索“尨”这个字时,我们不仅学到了这个字本身,还了解到了它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和历史意义。这个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具体体现。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汉字的世界,去发现和欣赏更多汉字中的未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