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通过法律程序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时间限制。根据中国法律,诉讼时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普通诉讼时效
通常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特别诉讼时效
针对特定情况规定的时效期间,例如: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为一年;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为一年;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为一年;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为一年;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为四年。
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一般情况下为二十年,但在特殊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其他特殊情况下的诉讼时效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为了促使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权利人可能会丧失胜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