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跳崖英雄刘俊林:火龙台上的青春绝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8:14:00    

秋阳穿过山楂树的缝隙,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俊林山(原名火龙台)的岩石上投下斑驳光影。站在近30米高的悬崖边,山风裹挟着松涛声扑面而来,仿佛仍在诉说八十三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崖壁上的灌木丛中,几簇野菊在风中摇曳,这里便是刘俊林烈士的殉国之处。指尖抚过脚下岩石上深浅不一的凹痕,仿佛能触到当年英雄坠崖前紧握枪杆的温度。

青壮年的抉择

茶业口镇刘白杨村村史馆的玻璃柜里,一张泛黄的《小学卫生课本》已经卷曲。“这是俺哥唯一的遗物。”今年76岁的刘俊林堂弟刘均业抚摸着课本,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

(图片说明:刘俊林遗物《小学卫生课本》)

刘俊林于1922年6月出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正值青春年华的他积极参加村里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39年,刘白杨村成立了党小组,刘俊林就在党小组成员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各项宣传抗日活动,发动群众参加抗战,保卫家乡。1938年,日军踏碎鲁中山区的宁静,刘俊林目睹日军在邻村烧杀抢掠,义愤填膺,决心投身抗日,遂报名参加抗日工作。

1940年10月,刘俊林担任白杨民兵联防大队队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辖区内的战地医院隐藏在密林深处,收治了数百名八路军伤员,所以他带领民兵站岗放哨,保护战地医院的安全,还带领联防队员与部队紧密配合,多次粉碎了日军想捣毁战地医院的阴谋。“那时候医院缺医少药,刘俊林经常带领民兵趁着夜色,徒步去50公里外的淄博敌占区取药。”刘均业指着一幅地图告诉记者,红笔圈出的地方,都是刘俊林带人开辟的隐蔽点。

火龙台的最后战斗

沿蜿蜒山路盘旋而上,抵达火龙台时已是午后。这座海拔600多米的孤峰拔地而起,三面皆是刀削般的绝壁,仅北面一条窄径可通。

1942年9月22日夜,乌云吞噬了月光,雨雾像冰冷的纱幔裹住整个火龙台。刘俊林带领五名民兵执行扰敌任务时,不料被日军主力包围。“捉活的!”刺耳的叫喊声穿透雨幕,敌人如狼似虎地扑上来,层层叠叠的包围圈不断收紧。

“誓死不做亡国奴!宁死不当俘虏!”刘俊林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他身高力大,动作矫捷如豹,面对扑上来的日军,侧身一躲便让敌人扑空倒地,趁势举枪射击,接连击毙三名鬼子。

激战至最后,阵地上只剩下刘俊林与战友李文富。李文富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掷向敌群,两人的子弹也已打光。“快溜下去,我拖住他们!”刘俊林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李文富知道此刻争辩无用,含泪抱枪溜下光崖,幸被崖间树枝挂住,跌落在一处隐蔽平台上得以幸存。

日军步步紧逼,刺刀的寒光在雨雾中闪烁。刘俊林手中的枪已无子弹,更无刺刀,在这生死关头,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砸碎了手中的枪,转身纵身跳下了悬崖。那个年仅二十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风雨交加的秋夜。

(图片说明:摩崖石刻“烈士刘俊林殉国处”)

硝烟散尽后,为纪念这位不屈的英雄,当时的泰山区抗日政府与淄川县委将火龙台正式更名为“俊林山”,并在他牺牲的石壁上镌刻下“烈士刘俊林殉国处”,让每一缕掠过山巅的风,都在诉说着那段永不褪色的壮歌。

永不熄灭的火种

在刘均业家中,一幅刘俊林的画像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照片上的青年穿着粗布军装,笑容腼腆却目光坚定。“这张画像是根据我其他兄弟的长相画的,这些年一直压在箱底,逢年过节就拿出来看看”,刘均业的声音有些哽咽。如今,这幅画像的复制品挂在村史馆的显眼位置,与其他烈士的遗物一起,构成了刘白杨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图片说明:刘均业(左一)在村史馆为学生们讲述刘俊林事迹)

每到清明、国庆等节假日,村史馆的门槛总会被来自周边中小学的孩子们踏得滚烫——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画像前驻足凝视,听村委的老党员们一遍遍讲述刘俊林的故事。孩子们仰着的脸上,时而泛起泪光,时而写满崇敬,有的悄悄在笔记本上抄下烈士的名字,有的对着画像敬起少先队礼……

夕阳西下,火龙台的轮廓被染成金红色。山风掠过摩崖石刻,仿佛传来遥远的回声。八十三年前,年轻的刘俊林用生命守护了战地医院的安全;八十三年后,他的故事仍在激励着家乡人——那些在村头巷尾讲述英雄事迹的老人,那些在课堂上学习先烈精神的孩子,那些为乡村振兴奔波忙碌的身影,都在延续着那份不屈的信仰。

记者:刘然 编辑:孙毅 校对:汤琪

相关文章
跳崖英雄刘俊林:火龙台上的青春绝唱
2025-08-14 18:14:00
南阳抗战记忆|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图片展速写
2025-08-13 08:20:00
不放弃任何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
2025-07-28 11:14:00
抗战英雄浩气长存|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忠勇无畏 血战到底
2025-07-12 21:04:00
88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铭记!
2025-07-07 00:12:00